楼兰古城为什么神秘?
楼兰古城被认为是一个神秘的地方,主要是因为其历史和文化背景、地理位置以及考古发掘中所发现的文物和遗迹等方面。
历史和文化背景:楼兰古城是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古代城市遗址,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,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城市,也是西域文化和汉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。由于历史和文化的深远影响,楼兰古城在人们的想象中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。
地理位置:楼兰古城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塔里木盆地中部,这是一个干旱、荒凉的地区,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,使得这个地方更加神秘。
文物和遗迹:在对楼兰古城的考古发掘中,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和遗迹,如木乃伊、绸缎、金银器、陶器等,这些文物和遗迹反映了楼兰古城的繁荣和灿烂,也增加了这个地方的神秘感。
传说和神话:楼兰古城还有很多与之相关的传说和神话,如楼兰国王、楼兰公主、骆驼队等,这些神话和传说也为楼兰古城增加了不少神秘色彩。
为什么古代总喜欢说攻破楼兰,楼兰究竟是个什么地方?
世人对楼兰的了解,大概只有那一座座掩埋在风沙中的楼兰古城;殊不知,楼兰的神秘远不止此。真实的楼兰古国,极有可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家!
楼兰,这个神秘的西域国度,第一次出现在世人的眼里,是在公元前2世纪。《史记匈奴列传》记载了公元前176年,匈奴王冒顿单于给汉天子写了一封信,信中写道:
在这一年,匈奴人嚣张地征服了西域二十六国,并向大汉耀武扬威。从此以后,楼兰等西域列国进入了东方人的视野。
然而,东方人对于楼兰的了解,终究只是两个汉字而已。
公元前126年,在匈奴人征服了楼兰半个世纪之后,张骞出使西域。彼时,西域已经完全处于匈奴人的控制之下,而大汉欲对匈奴用兵,两国可以说是处在一种战争状态下。
张骞出使西域不仅拉来了盟友,还给东方带来了楼兰的最初印象:
盐泽的位置,即为蒲昌海,距离玉门关有三百里远。
楼兰地处西域之最东方,扼守丝绸之路的咽喉。其战略位置,不言而喻。也正是因为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,使得来往商客不绝,楼兰也正是在这种东西方商贸中,逐渐富裕起来了。
[图为李柏文书,前梁时期作,1907年被日本人发现于楼兰]
当年的楼兰的重要性,就相当于今天的新加坡一样,是一个重要的关口。在楼兰城里发现的一片木简上,甚至记载:“今为住人买四千三百二十六匹。”如此看来,楼兰在2000多年前,已经有了相当可观的人口了。
古代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人王昌龄在《从军行七首·其四》中写道:“青海长云暗雪山,孤城遥望玉门关。黄金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。”全诗慷慨壮丽,尤其是后一句,已传为了千古佳句,除此之外,古代诗词也常有写到楼兰一词,诸如“愿将腰下剑,直为斩楼兰。”、“功名耻计擒生数,直斩楼兰报国恩。”等等,那么诗词里常出现的楼兰究竟是个什么地方呢?为什么古代诗词人又喜欢说斩楼兰、破楼兰呢?
楼兰这个名字最早始于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,而《汉书·西域传》中有详细记载:“鄯善国,本名楼兰,王治扜泥城,去阳关千六百里,去长安六千一百里。户千 五百七十,口万四千一百,胜兵二千九百十二人”
早在两千年前,楼兰古国属于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强国,与敦煌接壤,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,且又是处于当时大汉与匈奴之间的中介国家,地理位置扼要,汉武帝初通西域之时,常有派遣往来使者,结果楼兰常常充当匈奴的耳目,劫掠西汉使者,元封三年(公元前108),西汉派兵攻打楼兰,俘获了楼兰王并使楼兰称臣,后来匈奴又进攻楼兰,楼兰王又赶紧派了两位王子各自去匈奴和汉朝做质子,向两方称臣,而后去往匈奴的王子成了楼兰王,所以较为亲近匈奴,成了汉朝的心腹大患,说白了,也就是墙头草,风吹两边倒。昭帝元凤四年(公元前77),汉朝派遣傅介子去往楼兰,成功刺杀了楼兰王安归,后来立了降汉的那名质子尉屠耆为王,改国名为鄯善。
关于楼兰古国文明的消失,由于历史记载很少再加之文人墨客的渲染,就变得富有神秘色彩起来,有人说是北魏将其灭国,也有人说是因为气候变化,随着生活环境变得恶劣,楼兰人民选择了迁徙,也有人说楼兰文明是一夜之间神秘的消失的,众说纷纭。
楼兰古城遗迹位于今天中国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县北境,罗布泊以西,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处,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。最早发现楼兰古城遗迹的是瑞典的探险家斯文·赫定,他的探险队在罗布荒原穿越一处沙漠时意外发现了木雕残片,经过挖掘后,最终发现了这座楼兰古城。楼兰古城的发现具有极为重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,只是可惜在二十世纪初的考察过程中,有大量的文物被国外的考察团掠走了,令人惋惜愤慨。
楼兰是个已经消失的文明古国,具有浓重的神秘色彩,吸引着许多专家学者研究,由于其在古代地理位置扼要,且反复无常,所以古代的诗人常在诗词中说“破楼兰”、“斩楼兰”之类的词,表达出诗人的爱国情怀以及希冀边关将士能够凯旋而归的情感。不知各位读者有何看法,欢迎评论交流。
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的一句“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”至今读起来还是那样荡气回肠,让人们感叹***雄风震慑西域的同时,也更能体现出唐人的豪迈与自信。
楼兰,一个坐落在新疆罗布泊的边境小国,有何本领能让大诗人王昌龄如此看重,并且把攻破楼兰来比喻为自己建功立业的雄心?
楼兰国,是秦汉时期在我国西域地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,在秦朝之前,由于诸侯纷争,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了中原地带,致使西域的历史很少有人过问,当时的人们甚至都不知道秦国以西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世界。
直到汉朝统一了天下,由于汉初常年与匈奴作战,从俘虏的匈奴人口中才得知了西域原来有大月氏、乌孙、楼兰、大宛等国家,并且根据匈奴人的描述,汉朝人甚至都觉得有些恐怖,原来西域国家的这些人都有着黄发白肤,简直炸裂了汉朝的“三观”。
要不是匈奴的咄咄逼人,也不会有后来雄才大略的汉武帝,没有汉武帝自然也就不会有张骞出使西域,更不会有后来有关西域的一切史料。
当年汉武帝为了寻找“战略合作伙伴”共同对付匈奴,他通过往返于西域和中原的商人处得知,在西域有一个大月氏国,这个大月氏国本也是强国,只不过中了匈奴的诡计,国王被匈奴人残忍***。
并且把头颅割下来做成了酒器,大月氏经此劫难,不得不选择西迁,以避免匈奴的打击。汉武帝认为如果能说服大月氏从西线加攻匈奴,自己的压力不但可以变小,而且能趁匈奴两线作战彻底解除60年来匈奴对于中原的威胁。
在派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,楼兰古国第一次和中国发生了关联。原来楼兰早就变成了匈奴的附属国,国王不但对汉使恶语相向,而且还派兵袭击汉使的队伍,这让汉武帝大为恼火。
果然,天子一发怒,楼兰只有等着血流成河的下场,只不过楼兰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,他知道自己与大汉相比不过是蚂蚁比之于大象,等汉军一到,国王就开城投降了。
并且把王子送到长安充当人质。然而,此时的匈奴在西域的势力依然很强,可以说,汉朝和匈奴哪一个都是小小的楼兰得罪不起的,楼兰不但向汉朝称臣,还同时跪在匈奴人的脚下。